首页>>新闻中心>>知识探讨>> 耕耘30载留住广绿玉雕文化符号
“绿的像叶子,白的似根部,真是神了。”春节期间,肇庆市广宁县玉器街迎来了一批慕名而来的游客,他们对广绿玉独特色彩和丰富造型赞叹不已。
产自肇庆市广宁县的广绿玉与福建寿山石、浙江青田石、昌化鸡血石、内蒙古巴林石同称为“中国五大名石”。广绿玉开采雕刻始于清代中期,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印章石著称,雕刻摆件的美名则一直隐于竹林山野。
在游客流连忘返的众多玉器作坊中,鸿添玉器格外引人注目。今年54岁的鸿添玉器艺术总监黄学鸿,从事广绿玉雕刻和推广已有30个年头。近年来,广绿玉雕刻摆件频频获奖,背后“推手”之一正是广绿玉雕省级非遗传承人黄学鸿
“年轻”广绿玉雕刻注入旺盛生命力很多人不了解广绿玉雕摆件的独特魅力,原因之
一是它发展较为‘年轻’。”黄学鸿告诉记者。广绿玉开采雕刻始于清代中期,长期以印章石著称。与翡翠等硬玉相比,广绿玉可以称为软玉,两种材料硬度落差之大,导致由翡翠雕刻转向广绿玉雕刻的匠人人数较少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广绿玉主要以走外销渠道。
上世纪80年代,黄学鸿高考毕业后进入广宁县玉雕工艺厂。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间,黄学鸿前往南方玉雕重镇的广州“回炉再造”,一方面学习翡翠雕刻的各类技艺,一方面思索着广绿玉雕刻前景。2002年,为了推动和发展广绿玉产业,已经独当一面的黄学鸿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大好机会,又回到家乡从事广绿玉雕刻。
学鸿在本土元素融入广绿玉雕刻之路上越走越远,越走越觉得乐趣无穷。他还将翡翠玉雕中的浅雕、深雕、浮雕、圆雕、缕雕等各种技法融入广绿玉雕刻之中。这一风格也渐渐在广绿玉雕刻圈中流行开来,跟随者无数。
推广非遗传承创新不遗余力
深藏闺中的广绿玉雕于2007年入选第二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17年,苦心经营广绿玉雕30载的黄学鸿也当选为省级非遗传承人。
在黄学鸿看来,非遗保护和传承需要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,才能让非遗项目永葆青春。2009年,在黄学鸿等人的努力下,广绿玉雕界成立了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广绿玉分会。此后,该分会持续向外界推荐广绿玉雕,并频频参展、参赛,其间斩获奖项无数。
为了让广绿玉雕注入新鲜血液,黄学鸿推动玉雕进校园。如今,广宁中学开设有广绿玉雕特色课程,广宁县洲仔中心小学获得“广绿玉特色小学”称号。
在广绿玉分会的努力下,本土年轻一辈的玉雕匠人纷纷前往美术院校深造,越来越多的年轻匠人被推荐到四会市翡翠雕刻作坊脱产跟班学习。
广绿玉作为广宁特色文化之一,当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。黄学鸿认为,拥有二三百年雕刻历史的广绿玉要在传承和推广上全面发展,要在传承中推陈出新,才能竭力发扬广绿玉特有的文化符号。